后勤人物

方舱大白们的“后勤大管家”:单枪匹马守好“家”,“让每一天普通、平静如常”

来源:文汇网

发布日期:2022-05-27

1653623321458288.jpg

 

一个管理者,身边没了兵;一场“战斗”,忽然单枪匹马,该怎么办?这一度是摆在防疫一线人员的“后勤大管家”——李阳生面前的难题。

李阳生,徐汇区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在此前的一个多月时间,他入驻方舱大白们居住的酒店,成为提供后勤保障的“大管家”。没曾想,居住酒店的服务人员全部判定密接并转运,从事服务保障工作的,便只剩下李阳生一人。

没了“左膀右臂”,他就自己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让太阳照常升起,物资照常配送到酒店门口,方舱体系照常运行,工勤照常工作,让每一天普通、平静如常。

一个人坚守“升级打怪”

自3月12日离开家后,李阳生就像升级打怪一样面对各种难题。最开始借调在重大办,在徐汇各大工地间巡查防疫与安全举措的落实;接着回到应急管理局本部7*24小时集中办公,确保防疫物资迅速到位;随后他开始入驻酒店,成为防疫一线人员的“大总管”,负责两个酒店一共260余人的后勤保障,“一个人坚守”的这家酒店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保障酒店的安全有序,李阳生入驻前做足了准备。酒店的闭环防疫方案是他向方舱医院指挥部汇报后,中山医院专家到现场研究制定的,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保障安全。他还制定了酒店疫情防控“七条”措施,比如严禁串门,只要离开房间,必须时刻正确佩戴口罩;使用微波炉时由监控室规划路线,避免交叉感染……酒店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七条措施。

应急预案是一早就做好的。工勤人员每天一次核酸检测,万一发现阳性感染者,及时确定密接、转运,并调整工勤人员工作岗位。

1653623362389144.jpg

 

但意料之外的是,居住酒店的服务人员全部判定密接并转运。李阳生可以求助,但当时几乎他身边每个人都在抗疫一线上,扛着数倍于平时的压力积极行动。他一咬牙,一个人承担起了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晚上八点,这是他平时下班的时间,他继续在前台值守、消杀;半夜,他和从方舱回来的工勤人员打招呼,满足他们的需求;早上六点,他推着餐车出现在不同楼层,弯腰放下一份份早餐,直起身子时抬起胳膊抹一把汗;七点,他在清理垃圾,把黄色的医废和普通垃圾分开、消杀,然后拖走一个一个垃圾桶。

一天一天,普通平静如常。

极限工作52个小时,“咬咬牙就过去了希望在眼前”

4月17日下午,一个紧急通知来了:酒店转为集中隔离使用,里面居住的所有方舱工勤人员需转移至其他集中居住点。房间由2人一间变为10人一间。新的变动让李阳生的神经绷了起来。

他知道,宿舍居住条件有限,一线防疫工作者心里肯定会有委屈、焦虑。他给大家做动员,先找队长做工作,再跟组长谈心。制定更细致的个人防护规范,进行更严格的安全管理。等到所有人安顿下来,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天的深夜。

1653623384102231.jpg

 

终于能回去休息一会了,李阳生看了一眼手机,4月18日24时,距离16日20时已经过去了52个小时。随后,他倒在床上,一觉睡下去,但早上6点多就醒了过来。新驻点的条件相对较差,许多东西都需要采购,微波炉、插线板、给大家改善生活的物资;有人过敏了需要送医,队伍需要随时调整……他的心里装了太多事情,有时候很早就会忽然醒过来,再也无法入眠。

1653623420265657.jpg

 

极限工作时间刷新了李阳生的意志力和经验,但他心中也平添几分豪气,眼下,新驻地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这么难都过来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咬咬牙就过去了,希望总在眼前!”

作者:王宛艺

通讯员:王旭

编辑:王嘉旖

 


地址:北京海淀区安宁庄东路甲16号6号楼2层

电话:010-62928161      邮箱:peixun5430@163.com

京ICP备2025113583号 Copyright©2014 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989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医院后勤与安全保卫分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学术论述依据,如有不妥请直接与本网站联系。

ewm

扫码关注公众号

客服电话
010-6292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