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原有的问题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各项卫生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卫生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各单位要有一位领导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责任制。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要贯彻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根据事业计划任务、技术条件和资金可能等情况,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对现有贵重仪器设备应进行重点管理,其他财产也要注意妥善保管,合理使用,及时维修保养,提高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防止损坏丢失,确保财产安全完好。固定资产职能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树立为各项卫生业务技术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依靠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共同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的思想和重购置而轻管理、重使用而轻保养的倾向。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资产清理也只是前清后乱的状态。现阶段,我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人员责任不明、管理职责不到位,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财务科管总账、管总金额,总务科管房屋、一般设备、家具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等一级明细账,设备科管医疗设备一级明细账。各部门科室没有明细账或明细账不健全,没有专人负责管理此项工作,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只是派人兼管,没有领用、维修、报废等记录,各使用部门科室固定资产报废没有统一的报批手续,固定资产也不定期清查,造成了账卡、账账、账实不符。
没有严谨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按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法计价,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未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消耗,造成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医院的固定资产随着不断购买余额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的老化程度越来越高,却不能在账面上得到客观、及时的反映,尤其是医疗设备大多属高科技设备,更新淘汰快,医院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严重失真。这点在我院也比较突出,近几年来,要求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呼声越来越高。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从医院内部看,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医院在购置固定资时缺乏可行性研究,各部门科室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提出对设备的购买需求,医院对该设备的购买需求缺乏投入产出的研究,造成资金的浪费,固定资产闲置。各部门科室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从全院来看同类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低,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隐性流失。从整个市场看,各地医疗市场有限,但在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例如核磁共振一般市级医院都有,可每天就诊人数一般不超过数人。再如一些有着相似功能的医疗设备,提高了数字胃肠检测设备使用率,必然降低X 光机使用率,提高螺旋CT 使用率,必然降低一般CT 使用率。
二、我院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为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疗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品种多,数量大,价格相差悬殊,人工管理难以做到及时、准确、有效,为了加强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管理方法。
(一)加强固定资产账务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我院固定资产账务管理实行四级账卡制度:财务科设置总分类账,控制资产总额;财产物资管理会计设置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及使用科室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数量、金额核算;设备科及总务科分别对医疗设备和房屋、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等进行购进、报废管理;各使用科室各执一份固定资产明细清单,科室护士长或科室负责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本科室领用的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各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物品上贴卡片账,固定资产卡片包含以下内容:名称、设备编码、规格型号、单位、价格、生产厂家、产地、使用科室、购入日期、购入途经、出厂编号、合同编号等。科室办理领用、调拨、报损时,由设备科及总务科认定,财产物资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上做好财产增减记录并由财产物资管理会计、设备科、总务科、使用科室各执一份明细清单。每月固定资产总分类账与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进行核对,财产物资管理会计会同有关财产物资管理部门每年与使用科室核对一次,要求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
(二)根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处理。
1、科室编码按二级进行编码。
(1)临床门诊科室一级编码—01,第二级编码门诊中医内科—01、门诊西医内科—02、门诊针灸科—03、门诊按摩科—04、门诊骨科—05等。
(2)临床住院科室一级编码—02,第二级编码住院内科—01、住院外科—02、住院康复科—03、住院妇产科—04、住院骨科—05等。
(3)行政科室一级编码—03,第二级编码院办公室—01、人事科—02、财务科—03、审计科—04、图书馆—05等行政科室。
(4)后勤科室一级编码—04,第二级编码保卫科—01、总务科—02、设备科—03等。
(5)医疗辅助科室一级编码—05,第二级编码消毒供应室—01、挂号室—02、门诊收费处—03、入院及出院结算处—04、住院病案室—05、医务科—06、护理部—07、洗衣房—08、病员食堂—09等。
(6)医疗技术科室一级编码—06,第二级编码检验科—01、功能科—02、放射科—03、手术室—04等。
(7)药品经营科室一级编码—07,第二级编码中草药药库—01、中成药药库—02、西药药库—03、中草药药房—04、中成药药房—05、西药药房—06、制剂室—07、煎药室—08等。
(8)药品辅助科室一级编码—08,第二级编码药剂科—01等。
2、固定资产物资编码按四级进行编码。第一级编码按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五大类进行编码:房屋及建筑物—FW;专业设备—ZY;一般设备—YB;图书—TS;其他固定资产—QT。
房屋及建筑物—FW,按房屋及建筑物名称进行第二级编码,如门诊楼—01,住院部一号楼—02 等;按科室进行第三级编码。例如:临床门诊中医内科所用房屋,编码为FW010101。专业设备—ZY,按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专用设备提取年限表中设备分类名称进行第二级编码,医用电子仪器—01、光学仪器及窥镜—02、医用超声仪器—03、激光仪器设备—04、医用高频仪器设备—05、物理治疗及体疗设备—06、高压氧舱—07、中医仪器设备—08、医用磁共振设备—09、医用X 线设备—10、高能射线设备—11、医用核素设备—12、生化分析仪—13、化验设备—14、体外循环设备—15、手术急救设备—16、口腔设备—17、病房护理设备—18、消毒设备—19、其他—20;按科室进行第三级编码;按物品名称进行第四级编码。例如:临床住院骨科关节镜一台,编码为ZY020205XXX。
一般设备—YB,按不直接用于临床服务的各种通用设备名称进行第二级编码,打印机—01、电子计算机—02、复印机—03等;按科室进行第三级编码;按物品名称进行第四级编码。例如:院办复印机一台,编码为YB030301XXX。
其他固定资产—QT,按不直接用于临床服务的各种其他固定资产名称进行第二级编码,家具—01、交通工具—02 等;按科室进行第三级编码;按物品名称进行第四级编码。例如:医务科救护车一辆,编码为QT020506XXX。
3、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通过计算机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内容包括设备编码、名称、使用科室、规格型号、单位、价格、购入日期、折旧年限、月折旧金额、调入日期、调出日期、报废日期、生产厂家、产地、购入途经、出厂编号、合同编号等。进行编码处理对我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起到了以下作用:通过对财产物资进行编码处理可以轻松的提取相关数据,各科室财产物资数量、金额;某种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某类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某种固定资产在全院的分布情况等等。有利于职能部门检查固定资产分布及使用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调剂合理使用和再利用现有闲置资产,使固定资产综合利用率提高,防止盲目、重复购置、大材小用等现象,浪费资源和资金。
有利于医院运用一系列指标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考核评价。财务科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固定资产指标体系,诸如资产的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在严格考评的基础上调整医院的投资方向,促进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使资产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有利于医院成本核算,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医院积极推行院科两级全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交费的成本意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的投向,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本文作者: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 杨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