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市妇幼保健院,位于中心城区春华路集中办公区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园林局、市自然资源局自2019年装修开始,便将节能减排理念渗入其中,通过安装节水龙头、水箱、LED屏、低能耗电器设备,全方位满足节能要求。
公共机构作为重要的能源消费者和节能减碳工作的决策管理者,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较强示范作用,是引领全社会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重要窗口。“十三五”期间,我市共有245家公共机构获授“节约型机关”称号。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3.6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6.19%,人均水耗下降10.86%。
工作人员使用能耗监测系统查看各项能耗数据
加强节能管理做好节约增效文章
为加强节能管理,做好节约增效文章,我市立足实际、系统考量,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模式创新、治理能力提升。
完善管理体系。成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协调小组,优化沟通协调机制,研究制发《乐山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办法》《乐山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区物业和食堂餐饮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16项,为推动公共机构节能降耗提供制度保障。
推进绿色办公。按照规范集约使用原则,结合机构改革,调优39个部门(单位)办公用房,提高使用效率。建成市级“公物仓”,统一管理调配市级部门闲置或低效运转资产,调剂使用各类资产1.16万件,节约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
规范后勤服务。加快后勤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制定物业服务、会务服务、食堂管理规范,推进后勤社会化服务,将节能作为采购必要条件,核减市级物业服务费500余万元。开展绿色食堂建设,发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打卡”活动,机关食堂餐厨垃圾总量下降近30%。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成四分类垃圾收集亭100余座,设置二分类垃圾桶1000余个,实现源头减量、处理规范。
推动节能技改深挖降耗减排潜力
在做好节约增效文章的同时,我市积极推动节能技改,深挖降耗减排潜力,把技术创新作为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技术和节能环保产品,全面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搭建能耗监测平台。摸清能源消费底数,依托全省能耗数据管理系统,开展公共机构能耗统计,规范数据报送和审核流程,全市1837家公共机构能耗票据实现100%线上复审。推动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建成能耗监测点7个,对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存储和统计分析,实现公共机构用能科学管控。
实施节能绿色改造。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规范,完善零星维修备案和大(中)型维修审批制度,编制房屋大(中)型维修计划,在维修中同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累计核减办公用房维修资金1300余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9万余平方米,建成光伏热水、雨水回收等节能改造项目25个,有效减少碳排放。
推广节能降耗产品。开发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全面叫停新配置能耗等级标准2级以下办公设备,鼓励使用LED等绿色节能产品,倡导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
“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公共机构的能耗监测系统,以搭建信息化平台的方式督促公共机构节水、节电、节气,强化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提升节能减排管理效率,实现从行为节能、管理节能到技术节能的转变。”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和后勤管理科科长罗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