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浅谈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

来源:博纳睿通 “博纳睿通杯”论文大赛论文集《浅谈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 作者:范文松

发布日期:2021-11-08

摘要: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是整个医院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整个医院所有日常正常高效运行的管理事务。所谓后勤信息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后勤保障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反馈的一体化和自动化从而做到后勤资源需求管理和使用的完全透明,提高后勤决策、指挥、控制水平,实现后勤保障的适时、精细和高效。

后勤信息化建设结合医疗行业标准,着眼后勤管理保障的特点,找准突破口,加强组织协调,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应急作战后勤保障与全面提升保障力的关系,在短时间内使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水平获得一个较大的提高,以此提高整个医院服务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透明;管理;保障

  

引言:医院后勤服务信息化是我国医院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后勤保障水平。目前我国医院包括大型医院在后勤信息化管理的整体上仍多处于起步状态或不完善状态。因此,我国大型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院近几年在后勤一站式信息化服务管理方面,与外包公司合作,做了较多的创新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1. 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概述

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从医院后勤管理层面上讲,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医院在后勤管理上原有的传统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重新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竞争力的过程。

2. 医疗后勤传统管理痛点分析

2.1传统思维局限

目前在全国医疗机构在推进后勤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面临着重重困难,思维局限、缺乏信息化管理的理念、老员工的抵触、各科室配合难度大等问题阻碍着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就目前全国现状看来,医院后勤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的为数不多。

2.2后勤保障团队老龄化

由于历史原因,大型医院的大部分后勤队伍保障人员老龄化严重,且整体的文化水平不高。医院后勤服务队伍人员众多,但是真正具备管理能力且积极接触信息化产品的人员较少,给医院服务体系带来消极影响、管理困难。

2.3运行模式独立,效率低下

后勤管理工作包含:综合维修、动力运行、设备维护、医废、污水处理、餐饮、运送等一系列事项,管理分散、事情繁杂,往往临床科室的一个服务需求需要拨打不同保障部门的电话,且临床人员对后勤部门安排不清晰,容易导致混乱,流程复杂,且易产生互相推诿行为,导致服务保障效率低下。

2.4服务流程把控困难

服务人员纸质化反馈服务结果,且科室人员无法跟踪服务过程及服务结果,后勤管理人员对服务过程管理模糊,无法实际考核与可视化管理。随着国家对环境资源越发重视,在医疗废弃物管理、污水处理这两块实现信息的闭环已成为医院内部管理的重点。

2.5能耗、设备监测被动

依据医院传统工作模式,设备、能耗监测依据服务人员日常巡检、排查故障,不免有人员漏查、误查的情况,针对突发性事件无法及时处理,造成损失。对能耗进行人工登记统计。


3. 医院后勤信息建设

3.1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

成立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将后勤服务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用科学技术实现整个医院后勤工作规范化、可视化、流程化管理。医院所有科室、人员安装app后即可实现在线提出服务需求并可跟踪需求状态,最后对服务结果进行线上评价。针对突发性事件能及时收到通知,积极响应,减少损失。线上完成一系列服务工作,实现服务整合、流程优化。

3.2整合流程、闭环管理

实现过程PDCA管理。如故障报修,支持多样化报修方式,主要提倡APP进行报修,整个调度派单过程可控,通过签到、现场照片、汇报进度、回单、签退、APP结果评价环节,实现整个服务流程的闭环管理。

3.3动态管理、实时调度

信息系统生成工单列表,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数据化管理,了解管理服务人员状态,关注到报修科室及服务类型,可对人员进行高效及时调度,并生成工单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3.4实时跟踪与监督

管理人员及报修人员可通过手机,对故障维修、巡检、送检等进行实时跟踪与监督,了解服务过程时间节点。通过手机即可查看巡检路线及工作完成情况。对工作完成响应不积极,解决故障过长的,督促服务人员的同时完善考核机制。

3.5智能识别、溯源管理

医疗废物的收集,历来是各个医疗机构管理的难点,通过物联网设备:蓝牙电子秤、蓝牙手持机、蓝牙打印机。将流程设置为:运送工人到达收集点扫码确认科室—收集医废后使用蓝牙称称重并将数据实施上传至手持机—蓝牙打印机打印医废信息二维码张贴—科室手持机确认签字—医废入库并扫码收集箱。医疗废物实时收集数据并上传、分析,从而达到医疗废物收集记录的可追溯,可随时查询每个医疗废物的去向,给管理者带来了极大便利。生态环境局对医废管理愈加严格,院内从严科学管理是对自己负责,亦是对生态环境的负责。

3.6故障点位检测和异常告警

信息系统支持对全系列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状态、运行情况的数据采集和故障告警。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故障定位与分析,根据故障类型与其他部门沟通,高效、及时的解决故障。

通过全面支持各种主流日志采集,系统能够提供针对Windows/UNIX/Linx主机运行状态、网站/应用系统的可用性、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存储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供配电系统、UPS、蓄电池、精密空调、温湿度、区域漏水、新风机、防雷、红外等多种类型设备设施的数据采集和故障告警。保障工作由被动发现故障、充当“救火队”的角色,转变成主动出击,并在第一时间遏制并解决问题。

3.7巡检维保、一体化管理

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设施设备预防性维保单,推送到指定员工手持机,提醒员工按照制定巡检路线进行巡检并及时进行故障处理。同时可以通过扫描位置码,记录巡检时间、巡检人员信息、频次等,通过扫描设备二维码,查看设备台账、维修保养记录、配件更换情况。


4. 成效

4.1实现服务流程在线管控

通过对智能化、信息化设备进行7x24小时的实时监控,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报警信息、设备信息、故障工单等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分析,提供实时在线管控。

4.2服务人员时效性提高

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前,后勤服务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和完成任务的效率只能依赖工作态度、自觉性和技能熟练度。后勤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后,通过手机app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服务的及时性和任务的完成率、完成质量明显提高。特别如:故障报修的及时率基本五分钟内响应,因为各个环节都在监督、服务维修的过程。此外,原本需要多人待命才能实现的工作,现在仅需要一人流动接单进行工作,更加高效。

4.3成本得到控制

严格把控备品备件采购及去除,减少备件遗失,同时系统结合绩效考核,降低人员人工成本。从节流角度降低后勤能源管理成本。

4.4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通过信息化促进流程的改进,后勤保障服务满意率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可在手机端实时查看维修过程及结果,故障解决响应的提高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


5.案例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在疫情的防控工作中,需要做到大量人体温度监测;院职工、就医人员行踪查询;院内动态实时汇报;防疫物资的接收、储备、发放实时记录等等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在一个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单位一定是迎刃而解,事半功倍;反之也一定是捉襟见肘,耗费大量人力,效率低。


结束语:医院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5]。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信息化的后勤服务,真正做到将医护人员还给患者,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医院后勤管理水平。未来医院后勤服务信息化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建立只是一个开始。


参考文献

[1]朱淑梅,赵丹惠.我国大型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9):71-73

[2]欧阳峰,傅湘玲.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3]周冬冬,孙杰,李波.某三甲综合医院一站式后勤维修中心的建设[j].中国卫生资源,2015,18(6):409-410




地址:北京海淀区安宁庄东路甲16号6号楼2层

电话:010-62928161      邮箱:peixun5430@163.com

京ICP备2025113583号 Copyright©2014 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989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医院后勤与安全保卫分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学术论述依据,如有不妥请直接与本网站联系。

ewm

扫码关注公众号

客服电话
010-6292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