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日期:2025-08-21
“排队进医院,都要半小时起步!”一句吐槽,道出曾经早高峰时安徽省中医院(以下简称“省中医院”)门前的常态。
一边是日均超7000,高峰时逼近8500人次的门诊压力,另一边是院内,仅有478个停车位苦苦支撑……患者就医的最后100米,也像是被“血栓”堵住的血管,路被堵了,也让心更堵。
如何破题?“医护人员就近把车停进商场,医院车位,最大限度留给患者。”近年来,在蜀山区政府的协调下,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蜀山大队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契机,联动街道、商场、医院,推出“商圈+医院”共享停车模式,一场疏解患者就医“最后百米”梗阻的“民生手术”,已初显成效。
一位难求,堵住看病通道
“早上排队进医院,要花大量时间找车位。”提起过去的停车经历,省中医院职工张安羚直摇头。
诚如所言,曾几何时,在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上,这家省级三甲医院门前,车辆长龙几乎成了固定“风景”。
日均门急诊量超7000人次,进出车流超过3200辆次,但全院能提供的停车位,只有478个。
数字背后,是尖锐的供需矛盾。
“高峰期,能从医院堵到梅山路主干道上。”医院保卫科负责人石秀虎回忆道。
交警更是皱眉:“拥堵严重影响了长江路、南一环等周边主干道通行效率。”合肥市交警支队蜀山大队副大队长唐二飞说。
车辆动弹不得,不少还是来自外地的病患,宝贵就医时间,耗在无尽的等待里,焦躁情绪不断蔓延。
“患者老不理解,冲我们发火,没办法。”省中医院保安王俊宝也直摊手,车辆纷纷“塞”进医院,找不到车位,又不甘心出去,争吵就避免不了了。
压力不仅于此,医院内部的停车需求也不小。石秀虎介绍,医院2300多名职工,不少人,因家住得远,倒班制等刚性需求,不得不开车上班。
“抢不到就只能四处找,停路边又容易贴罚单,增加通勤时间不说,还影响工作心情。”张安羚的话道出了医护的无奈。
怎么办?有人提议,建个立体车库。但医院身处老城区闹市,四周被道路和建筑紧紧包围,寸土寸金,空间,是个沉重的枷锁。石秀虎也坦言:“医院里根本找不出一块足够大的空地。”扩建增量,此路不通。
就这样,有限的车位,就在医患二者刚需之间拉扯,更别提,偶尔一些非就诊车辆的短暂“蹭停”,道路拥挤,不断加剧。
“这种局面,医院很困扰。”石秀虎说,影响了患者就医体验,更埋下安全隐患。“万一堵住了救护车的‘生命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商圈闲置车位成了医院“停车外援”
“从‘一位难求’,到‘有位可寻’,破题的钥匙,就在马路对面。”
指着仅一路之隔的国购广场,唐二飞介绍。
通过走访,蜀山大队民警们捕捉到一个反差:医院这边车辆排队望不到头,而步行只要5分钟的国购广场停车场里,白天工作时段,却空着一大片车位,于是一个想法冒了出来:让医生的车停到商场去,把医院宝贵的车位腾给患者?
想到就去干,交警当起了“红娘”。
唐二飞表示,近期,在蜀山区政府的支持下,他们联合辖区三里庵街道,把医院、国购广场物业各方拉到一起。
“开了几次会,很快就敲定了合作。”国购物业负责人余学飞告诉记者。
一方面,工作日白天,国购方拿出350个车位,专供安中医的医护人员包月使用,并给予一定优惠。
另一方面,医院配有专人与国购物业方进行对接,既减轻了医生挪车负担,也体现了医院的诚意。
……
皖B、皖C、皖H……省中医院院区内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停放的车辆,来自各地。“右转地下停车场”“直行肥西路出口国购停车场”主干道上,引导牌随处可见,不同区域,即便是夏日炎炎,也总能见到保安师傅来回奔走。
“疏导交通的同时,我们随时为患者停车问题做好服务。”石秀虎介绍。
“为了让职工安心‘挪车’,让患者放心停车,医院下了决心。”除了120急救车和少数公务车外,院内原有车位全部对外开放,最大限度留给患者。同时,给上夜班的职工安排了院内错峰免费停车时段,消除后顾之忧。
走出省中医院,过了肥西路,步行5分钟,记者就来到了国购广场,进入4楼停车场,刚过停车杆,“中医院车辆停放区”的提示牌格外显眼。
“责任划分很明确,医院职工车辆在这里的管理,都由商场方面负责。”余学飞透露:“为了方便管理,去年底开始,医院职工车辆都集中在四层、五层固定区域,让医护人员吃下了定心丸。”
从发现闲置资源,到搭建共治平台,再到抠细节定规则,蜀山交警与各方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功夫,让“共享理念”,变成了破解“停车梗阻”的药方。马路对面的商圈,成了医院不占地的“停车外援”。
5分钟停车背后的“四方共赢”
变化,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今天还行,没咋排队,5分钟就停好了!”8月18日上午,在医院门诊楼前,刚停好车的患者家属张春祥语气轻松。张春祥的父亲得了慢性病,经常要来医院复查换药。“和以前形成了鲜明对比”,张春祥说,省下的时间,就能让他们早点看上医生,少一点焦虑。
职工张安羚感触更深:“每天在医院工作,我们深知患者尤其是老人、孕妇找车位的焦虑。”她说,医院上下,始终都在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能及时看上病,我们工作也更顺心。”
医院保卫科负责人石秀虎则用数据说话:“患者平均停车等待时间,从高峰期的30分钟以上,降到了现在的10分钟以内。”此外,“几乎没有再出现急救通道被堵塞的情况。”
受益的不只是医患双方。马路对面的国购广场,原本闲置的工作日车位,现在也每天稳稳停着近300辆医护人员的车。
“闲置率减少了20%。”余学飞说,车位使用率上去了,收入也增加了,资源真正“活”了起来。而这,几乎没有成本增加,商圈物业的眉头舒展了。
城市道路压力的减轻也是肉眼可见,蜀山大队的监测数据很直观。
周边梅山路与长江路、南一环两个关键路口的通行效率,硬生生提升了25%。曾经被就医车辆排长队“卡脖子”的主干道,车流变得顺畅。正如唐二飞所说,这是“共享”带来的连锁正效应。
这模式为啥能成?
从老想着“建新的”,转向“把现有的用好”,增量建设走不通,存量盘活就是关键。
秘诀在于“三联动”:
首先是时间上错峰共享。医院工作日上午停车需求大,恰逢国购广场工作日白天高达50%的车位闲置率。因此,方案精准匹配医护6:00-18:00使用国购车位,患者独享医院车位,商圈夜间高峰自用也不受影响,闲置资源被高效激活。
其次是责任上主动共担。医院职工积极响应号召,“舍近求远”将车停到商圈,把院内车位让给患者;医院内部优化流程,取消固定车位,提升周转;商圈主动开放资源并承担场内管理责任,各方主动作为,形成合力。
再是管理上智慧引导。交警不再是简单的罚单执法者,而是穿针引线的协调者,政府街道也积极搭建共享平台,让辖区医院和商圈共享共赢。
采访最后,张春祥还有个小期待:“很多外地患者来医院前,并不知道国购广场也能停车,能否提早告知?”这正是下一步的优化方向。
石秀虎透露,医院已在考虑预约挂号时同步提供共享停车场信息,并协调在路边增设车位实时显示屏。蜀山大队也计划在更多符合条件的区域复制推广这一模式。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海淀区安宁庄东路甲16号6号楼2层
电话:010-62928218 邮箱:zgyyhqw@163.com
京ICP备2025113583号 Copyright©2014 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840号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医院后勤与安全保卫分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学术论述依据,如有不妥请直接与本网站联系。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