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维护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发布日期:2009-04-03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各种人群聚集的复杂公共场所,要确保治病救人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医院的安全工作,以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医院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过去医院安全工作的特点是流动人员多、贵重设备多、危险品多、现金多、治安案件多,现在是医疗纠纷多和医源性隐患多,已成为医院安全工作的新特点。医院安全管理难度明显增大。我们必须面对这些变化,树立新思维,采取新方法,制定新措施,使医院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
1.方法
深入分析影响医院安全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2.结果
2.1 认清形势、树立医院大安全观 传统的医院安全工作是指医院配合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及保卫医院内部安全[1],以维护医院稳定,保障各项医疗工作正常进行。建国初至文革前医院安全工作以对敌专政和打击犯罪为主[2]。“文革”后医院安全工作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火为重点,重在预防各种危害的发生。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稳定医院,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社会治安更为复杂;患者维权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国家和社会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建筑、设备、环境的要求提高等,使医院安全工作发生了根本变化。医院安全工作的特点由简单向复杂转变,医院安全工作的内容由治安层面向立体化、全方位发展。医院安全已不再是简单的保卫安全,而是包括可能给医院安全生产和患者及亲属带来安全威胁或不安全结果的各种因素的医院大安全。
从医院大安全观来看,影响医院安全有以下八大因素(图1):(1)医源性因素:因医院内感染如:交叉感染、术后感染、输液感染、输血感染、新生儿感染等;医疗技术使用不当如:错诊、误诊、漏诊、技术操作失误等;药物使用不当如:错用、误用、药物配伍不当等;过度医疗等医疗行为给患者带来安全威胁或不安全结果。(2)服务性因素:医务人员的行为举止、语言态度不当给患者及亲属造成心理伤害而引发纠纷,或因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给患者带来安全威胁或不安全结果。(3)管理性因素:实验室有毒气体排放、化学药品、致病性菌株、污水、医疗垃圾管理处置不当、中央空调管道长期不清洗,造成医院内空气、上下水等环境污染;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院内医疗秩序混乱,医疗流程不合理;建筑空间动线规划不合理,或建筑本身就属危房;病历保管不善,造成患者隐私泄露;网络信息丢失、病毒感染,甚至网络瘫痪;食品污染致患者食物中毒等因医院管理不善给医院和患者及家属带来安全威胁或不安全结果。(4)设施性因素:配电房、锅炉房、配气站、氧气站、放射源、大型设备、贵重设备、库房等重点要害部门发生意外,给医院和患者及亲属带来安全威胁或不安全结果。(5)财经性因素: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及亲属的资金丢失,造成经济损失。(6)消防性因素:因火情、火灾给医院和患者及亲属带来安全威胁或不安全结果及财产损失。(7)刑事性因素:盗窃、抢劫、投毒、爆炸、诈骗、暴力等事件,给医院和患者及亲属带来安全威胁或不安全结果。(8)人员性因素:患者及亲属、医务人员、特殊对象(领导干部、外宾)遭意外伤害。
医院安全工作内容的变化给医院安全管理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新的职能,医院安全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也必将促进医院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变化,树立医院大安全观,立体化、全方位构建医院安全管理新体系,保证医院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2.2 创新思维、构建医院安全管理新体系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抛弃旧的理念和方法,用新的理念去认识医院安全,用新的思维去构建医院安全管理新体系,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医院安全问题,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安全工作的需要和发展。
医院旧的安全体系主要是由保卫部门负责以治安综合治理为主的单一医院安全管理模式。而医院安全管理新体系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理念层面;二是管理层面;三是操作层面。具体内容包括一心(医院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二全(全面管理、全员参与)、三联动(院警联动、人机联动、主被联动)(见图2)。
理念层面:医院安全工作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要转变医院安全不重要、没关系和安全是保卫部门的事的旧观念。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没有安全就没有医院发展和医院安全的新观念。要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以加强医院安全管理。
管理层面:要适应新时期医院安全工作的新变化,全面考虑影响医院安全的各项因素,把影响医院安全的各项因素纳入医院安全管理的范畴。动员全院职工参与,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医院平安。
操作层面:要拓宽安全管理新思维,充分依靠公安机关执法力量,与公安机关建立紧密的安全联动机制,平时安全管理与应急安全防范措施相结合,一方有事,多方支援,从初期控制事态的发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监控天网建设相结合,人机防范相互联动,形成立体交叉防范网;采用多种方法和措施,以预防为主,主动防范和被动防范相结合,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医院在和谐、稳定、平安中发展。
2.3 努力实践、创建和谐平安医院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有病床2000张,职工1900人,日门诊超过5000人次,每天院内流动人员近2万人。按照医院安全管理新体系的要求,我院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2.3.1 转变观念、树立医院安全新理念 领导重视是确保医院安全的关键。院班子高度重视医院安全工作,经常学习创建平安医院的新知识,研究医院安全工作的新情况,接受医院安全的新理念。院班子将医院安全工作纳入院长办公会研究的主要议题,每次院长办公会必通报医院安全情况,研究、布置安全工作。医院打破安全工作只由保卫部门负责的旧格局,组建了由全院医疗、护理、行政、后勤等主要职能部门参加的医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三级安全防范组织,院长任组长,亲自抓安全。定期召开安全工作联席会,凡安全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医院都支持,安全工作需要的资金医院都保证,安全工作所需的人员医院都满足,医院安全工作的计划、措施、办法,院班子亲自检查、督促、落实。领导班子以全新的安全理念,狠抓落实,开创了医院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2.3.2 全员参与,全面管理、责任到人 常年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在全院进行广泛的安全宣传、动员,使全院职工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每年选派多批次人员参加省、市各种安全培训,使其成为各部门的骨干。医院与全院各部门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将影响安全的各个要素纳入责任范围,全院职工每人每年交200~600元的安全保证金,每月检查考核,年终考评合格者,退还全部保证金,医院再给予保证金三倍的奖励。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依托全院三级安全防范组织,依靠全院职工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
2.3.3 严格制度、主动防范、杜绝隐患 完善制度和严格执行制度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我院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定期修订不断充实完善。按“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的要求,建立了覆盖全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各项制度,特别是十二个核心制度每周深入科室督察。坚持每月全院质量分析会和质量月报表制度,对质量缺陷公示曝光,将质量纳入绩效考核,奖罚斗硬,为保证医疗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4]。
积极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实行“医患沟通制度”。重大治疗、重大手术、贵重药品使用、大型检查等都要与患者或家属签告之同意书。特别强调与危重患者家属的沟通和病情告之。认真纠正医疗活动中有损害患者利益的不良行为,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隐患。保卫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医疗纠纷的处理,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临床科室一旦发生纠纷,保卫人员会在5 min内赶到现场,疏散围观群众,控制事态发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3.4 人防技防互动,院警协同保平安 为有力地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我院组织了一支专业化的护院队,队员配置了防范器材,在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安全保卫工作。医院还投资250万元,建立了院内天网系统,在全院各重点部门和公共场所安装了655个监视摄像头,形成了人机互动的立体监控协防网。我院还主动与公安机关建立了密切联系,派人到公安机关协助工作,请公安派出所在医院设警务室,医院与公安机关的安全责任挂钩,一旦医院有事,警察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及时处理问题,医院的安全得到有力的保证。2006年10月29日歹徒在我院安放了2枚炸弹,我院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力配合警方,仅用了2天就消除炸弹,抓获歹徒,确保了医院平安。
3.结论
安全是医院的根本,医院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良好环境,我们必须针对医院安全的新特点、新问题,在医院安全管理新构架下,与时俱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常抓不懈,维护医院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永忠,石应康.构建医院安全管理新体系.中国医院,2005;2:8-10.
2 杨卫平,林俊生,季寒冰.论医院安全管理.中国医药指南,2006;1(1) :124-125.
3 戎火泉.医院安全保卫工作管理规范.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7.
4 姚阿庆,戴震球,王希明,等.医院管理大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323-326.
作者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海淀区安宁庄东路甲16号6号楼2层
电话:010-62928161 邮箱:peixun5430@163.com
京ICP备2025113583号 Copyright©2014 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989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医院后勤与安全保卫分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学术论述依据,如有不妥请直接与本网站联系。
扫码关注公众号